全免费a级毛片_成年午夜一级毛片视频_久久久久久免费播放一级毛片_911亚洲精品国内自产

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實證千年商港 再現“海絲”繁華 今日看點

時間:2023-04-10 14:50:55    來源:華西都市報    

原標題:


(相關資料圖)

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實證千年商港 再現“海絲”繁華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盧蕩 代睿 綜合文匯報、錢江晚報

3月28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名列其中。

溫州,古稱東甌,位于祖國東南沿海,是一座擁有千年開埠通商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東晉建城伊始,溫州城就與港口、江海密不可分,有著“東南之沃壤,一都之巨會”的美譽。溫州因“控帶山海,利兼水陸”,到了宋元時期,隨著市舶管理機構的設置,溫州一躍成為“百粵三吳一葦通”、海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港城。新中國考古奠基人夏鼐先生曾校注元人周達觀《真臘風土記》,周達觀就是從溫州港開洋去的古柬埔寨。

2021年,溫州鹿城區在望江東路啟動望江路下穿工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溫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展開基本建設考古勘探與發掘工作。至2022年,在逾400米長、15-18米寬的工程范圍中,溫州朔門古港遺址被確認。遺址位于溫州市鹿城區望江東路東段,溫州古城朔門外,與世界古航標江心嶼雙塔隔江呼應,總面積20萬平方米。

各類遺存以宋元時期為主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發掘面積約5000平方米。主要遺跡有古城水、陸城門相關建筑遺存、8座碼頭、1條木棧道、多組干欄式建筑、成片房址、水井等,并出土沉船2艘、數以10噸計的宋元瓷片以及漆木器、琉璃、磚雕等大量遺物。各類遺存跨度從北宋延續至民國,尤以宋元為主。

遺址南靠古城,北鄰甌江,經考古發掘,揭露了大量與古港、古城相關的重要遺存,年代從北宋延續至民國,以宋元時期為主。主要由東端水門頭區、中部鄰江港口區及西端南側甕城區三部分組成。

水門頭區位于海壇山西北麓,由奉恩水城門以外、水門河沿岸兩側的各類遺跡群組成,包括陡門、橋梁、堤岸、斜坡式碼頭、成片房址等,遺跡年代及演變軌跡清晰。北宋石砌斜坡式碼頭建于海壇山基巖上,揭露部分長13米、寬3.5米。

水門河西邊原為甌江港灣,南宋成陸后出現成片房址,其中一組疑似元代浴所。

鄰江港口區呈東西向條帶狀分布,為沉船、碼頭等遺跡分布區。兩宋時期的突堤式碼頭,呈多級月臺狀,石邊土心結構。其中3號碼頭長13.8米、寬4.3米,前部臺地殘留磚鋪路面。

遺址發現2艘福船。其中1號宋代沉船殘長12.4米、殘寬4.1米,推測全長約20米。2號沉船仍在發掘。棧道遺跡位于甕城北面,做工規整。據史料記載,棧道附近即館驛所在。棧道以東分布多組干欄式建筑遺跡。

甕城區發現早、晚兩期甕城基址及磚、石道路等遺跡。宋元時期甕城城墻平面呈圓弧形,石壁土心,基址厚4米;明清時期改為方形,內外壁以條石壘砌,基址厚5.3米。甕城外發現有三個時期道路及多條排水溝遺跡。

遺址地層中出土大量瓷片。集中分布的瓷片堆積多呈條帶狀,形成于元代。其中九成以上為龍泉瓷,基本無使用痕跡。其他還有建窯、青白瓷及褐彩繪青瓷等。遺址中還出土漆木器、琉璃器、貝殼、植物標本等豐富遺物。

溫州處于古代航海有利季風帶

溫州古港位于我國大陸海岸線中段,與最北端的營口港相距1142海里,與最南端的三亞港相距986海里,距離大致相當。與周邊鄰港幾乎形成扇形等距的關系:北距上海港320海里、寧波港219海里;南距廈門港393海里、福州326海里;東南與臺灣的高雄港、基隆港隔海相望。

除海岸線上的中心位置,溫州的氣候條件也比較適合港口發展。雨量充足、河流密布為水運打下良好基礎;溫和的氣溫、少霧不凍的深水闊江條件,使溫州港成為風平浪靜的天然良港。

溫州處于古代航海的有利季風地帶,宋代溫州狀元王十朋有詩云:“北風航海南風回,遠物來輸商賈樂”,形象地描寫了中國東南沿海商船利用季風進行海上貿易的情景。此外,唐宋溫州航海已掌握利用黑潮暖流帶的技術。黑潮暖流即日本暖流,因透明度高、水深而呈現出暗藍色,故稱黑潮,從菲律賓呂宋島東面海域開始,沿著北太平洋西部邊緣向北流經寶島臺灣東部沿海,再由臺灣和琉球群島的與那國島之間進入東海,與其他潮流匯合,流向太平洋。日本暖流屬上升流,從臺灣島東北進入東海,從而影響溫州海域。其流速快、上升穩定、范圍廣、浮力大,且流向終年不變,是溫州航海中的最有力因素之一。

宋元時期,溫州港口、碼頭設施日趨完善。元代《永嘉重修海堤記》碑刻中描述的就是朔門碼頭一帶:“溫為郡,俯瞰大海,江出郡城之后,東與海合,直拱北門。”朔門碼頭濱臨江海,位于城區北門外,地理位置優越。北門外這次出土的宋元時期甕城呈半圓形,是當時甌江碼頭客商行人進入城區必經之處。沿江一帶則筑成“延袤數千尺”的大石堤,建有“以俟官舸”和“以達商舟”的兩類碼頭,分別供官船和中外商船停泊之用。碼頭設施完備,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枕江為亭,榜其額曰‘四時萬象’,候館在焉,使指所臨,長吏迎勞無虛日。”亭西南即為繁榮的城區,貨物集散,商家熙攘,“百貨所萃,廛氓賈豎,咸附趨之”。

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

地址 浙江溫州

簡介

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是迄今國內外海上絲綢之路港口遺址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系列遺跡重現了宋元溫州港的繁華景象,是我國城市考古、港口考古的重大收獲,為溫州坐實龍泉瓷外銷的起點港和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提供了關鍵物證。

重現了溫州千年商港盛況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的發現重現了溫州千年商港的盛況。碼頭、沉船、海量的商貿類遺物,構成了商港的核心元素。這與溫州古城、世界古航標之一的江心嶼雙塔交相輝映,生動再現了宋元時期溫州“北埠”港區“城腳千家具舟楫,江心雙塔壓濤波”的真實景象。這也是近年來我國海洋考古、城市考古取得的重大收獲,為溫州坐實龍泉瓷外銷的起點港和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提供了關鍵物證。

南宋至明中期,龍泉瓷在外銷瓷中一直占據主導地位,被稱為大航海時代之前我國推出的第一種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品。溫州憑借其發舶港口地位以及江海中轉節點成為龍泉瓷外銷的主要集散地和起點港。本次發掘揭露的碼頭遺跡群及海量瓷片堆積提供了關鍵物證。

朔門古港遺址是迄今國內外海上絲綢之路港口遺址最為重要的考古發現,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突出價值,是“海絲”申遺工程的經典樣本和支撐性遺產點。

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核心節點。世界106座歷史文物燈塔之一的江心嶼雙塔與古港隔江呼應;宋代溫州大型造船場緊鄰古港西邊的郭公山麓;東首海壇山建有海神廟、楊府廟(地方海神)、平水王廟。朔門古港集齊各大要素,遺跡全、規模大、體系完整、內涵豐富,堪稱國內僅有、世界罕見。朔門古港遺址填補了海絲申遺體系港口類遺產的關鍵缺環,發揮典型樣本的支撐性作用,在人類航海文明史上具有突出價值。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承載著獨特的海洋文化信息,蘊含著先賢們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大大豐富了中國古代海洋文明內涵。

三面環山、一面向海的特殊地理環境賦予溫州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質。古城選址蘊含著港口優先的發展理念和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古代溫州漁、鹽等海洋產業及工商業占有重要地位,又是著名的紡織品和漆器生產中心,產品暢銷海內外。南宋以葉適(墓址在海壇山南麓)為代表的永嘉學派,突破傳統農耕文明重本抑末思想的束縛,主張“義利并舉”,通商惠工,是中國古代海洋文明在思想領域的重大貢獻,影響深遠。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