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 情感共鳴才是國漫破圈之道
田可新 馬旻琪
從《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到《羅小黑戰記》《三體》,國產動漫看似佳作不少,整體卻難以破圈,無法形成成熟、連貫的產業效應。
今年春節假期,“充電器一拔,我和浪浪山道別了”登上了微博熱搜,“浪浪山”也因動漫劇情與普通人形成的強大共鳴而逐漸演變成打工人心中“家”的代名詞。無獨有偶,春節檔國漫新作《深海》同樣因聚焦少年抑郁癥的獨特視角而引發關注。可見,當我們忘卻那些絢麗特效的“錦上添花”回歸動漫作品的本質,如何將故事講入人心,如何將神話、童話寓言與真實生活相聯,才是國漫作品的破圈之道。這值得每一個中國動漫從業者仔細斟酌。
《中國奇譚》作為近期代表佳作,探究其共鳴之道或可為后續創作提供些許借鑒。長期以來,國漫常常陷入“叫好”與“叫座”無法兩全的窘境。一方面,“叫好”的作品時有出現卻后勁不足,《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新神榜:楊戩》等作品均以“封神”IP引起關注,但多部“封神”作品接連出現后,高度相似的敘事結構,毫無新意的劇情創作讓觀眾陷入審美疲勞;另一方面,“叫座”的動漫作品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低齡化特征,以《熊出沒》系列電影為例,自2017年起,該系列電影已連續六年奪得春節檔動畫電影票房冠軍,親子觀眾毫無疑問是其主要受眾群體。
回看過往堪稱標桿的國漫作品,趣味之下,更需意味動人。《大鬧天宮》惟妙惟肖地刻畫了孫悟空鬧龍宮、反天庭的精彩故事,贊揚了齊天大圣敢做敢當、機智樂觀的無畏精神和斗爭性格,內容寓教于樂、老少咸宜。《中國奇譚》的成功進一步印證了這一創作思路的正確性,從鄉土敘事到人性思考,從森林志怪到城市方志,本土符號的無限延伸為全年齡段共鳴奠定了基礎。有網友這樣評論《中國奇譚》:“神話故事的奇妙之處,就在于它好像不是一個故事,又好像只是一個故事”,觀眾在故事中見人物、見自己、見眾生。
《小妖怪的夏天》從妖界最普通的小豬妖著手,當志怪故事走進職場,小豬妖也便成了千萬打工人的縮影,觀眾感受到的是上司突然改變想法而之前所做前功盡棄的苦楚,是想外出闖蕩卻被母親勸回的迷茫。《鵝鵝鵝》中,年輕貨郎在陰森詭異的鵝山偶遇瘸腿的狐貍公子,欲望一觸即生、破而復立,最終卻不過是個“鵝籠”。寧簡勿繁的美術風格將“留白”審美意趣發揮到極致,也隱隱投射出每個普通人人生中“失去”與“放下”的藝術。影片最后,鵝娘的耳環化作天際一行飛鳥,一切欲望皆隨風散。追本溯源,《中國奇譚》給出的答案,皆來自平凡的鄉土生活與悠久的中國文化。
《鄉村巴士帶走了王孩兒和神仙》被網友稱為“會動的語文課本”,畫面里沒有花里胡哨的炫技特效,如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寫道:“鄉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在土上的,一代一代的下去,不太有變動”,動漫里村口閑晃的老大爺,蹲在門口吃飯話家常的鄰里,以及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而逐漸冷清的鄉間小道,無不激起人們對鄉土、對社會、對時代變遷的思考和叩問。
所以,聲光電的更新換代從來不是好作品的代名詞,是畫龍點睛的錦上添花,還是奇技淫巧的作繭自縛,取決于其對主題服務的好壞。與其盲目在技術提升的道路上亦步亦趨,不如打造本土文化符號,延展本土審美語境,將國漫形象打上中國烙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流浪地球》《三體》何以異軍突起?(引題)?科學家加持讓科幻夠“硬”(主題)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龔衛鋒知名科學家擔任科幻片的
2023-03-06 13:56
原標題:情感共鳴才是國漫破圈之道田可新馬旻琪從《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大魚海棠》到《羅小黑戰記》《三體》,國產動漫看似佳作不少,整體卻
2023-03-06 13:57
原標題:歷史隨筆(引題)?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主題)在北宋,田欽祚是出了名的小人。《宋史》記載:“欽祚性陰狡,尤不喜儒士,好狎侮同列,
2023-03-06 11:50
原標題:話劇《水流下來》直面親情沖突北京日報訊(記者王潤)3月3日至5日,由顧雷編劇、導演,張巍和宇文秋實主演的話劇《水流下來》在鼓樓西
2023-03-06 11:36
原標題:《國文課:中國文脈十五講》:啜飲古圣賢釀就的甘露文 本刊特約撰稿鄭從彥文化是人類所獨有的,文化的發生與發展,必然依賴于人類的
2023-03-06 11:52
原標題:“去有風的地方”慢慢治愈:(引題)?一場迎著風的向心之旅(主題)文 本刊特約撰稿丁喬三月,云南大理,“有風小院”門口,慕名前來
2023-03-06 11:37
原標題:《香樟木詩叢》第一輯出版:展示當代漢語詩歌最新創作成果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近日,由詩歌評論家敬文東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3-03-06 11:46
原標題:澳門大賽車博物館將增設賽車手蠟像澳門特區政府旅游局5日發布消息稱,今年適逢第70屆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舉行,旅游局與香港杜莎夫人蠟
2023-03-06 10:39
原標題:北京人藝《天下第一樓》再開張(引題)?“要讓觀眾有期待,看了還想看”(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俐“好一座危樓,誰是主人誰是客;只
2023-03-06 10:43
原標題:110件(套)夏商周時期的精美文物集中亮相江蘇無錫中新網無錫3月5日電(記者孫權)3月5日,“江河輝映——中原與江南青銅時代考古文物展
2023-03-06 10:43
原標題:故宮恢復志愿者定時定崗講解服務文 本報記者張恩杰3月5日,故宮博物院特別聯合首都師范大學“歷學篤行”志愿服務隊,組織故宮志愿者牽
2023-03-06 09:55
原標題:張凱麗委員:打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藝術人才聚合平臺北京日報訊(記者武紅利)文化旅游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主導功能之一。全國政協委
2023-03-06 09:33
原標題:賽陀螺迎“三八”3月5日,在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鎮仁良村,婦女參加陀螺比賽。當日,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大化鎮仁良村舉辦“三八”
2023-03-06 09:48
原標題:學非遺技藝迎“三八”國際婦女節3月4日,建筑工人在南寧市學習水拓畫技藝。3月4日,中建三局一公司廣西分公司在廣西南寧市舉辦“三八
2023-03-06 09:43
原標題:浙江文旅觀察:收藏的文物,為什么要捐給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約十萬件藏品,三分之一來自捐贈。這是記者采訪該館后最深刻的印象。日
2023-03-06 09:33
原標題:《茶經》:《典籍里的中國》在早春的茶香中品讀他愛茶一生、寫茶一生,傾盡畢生著成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茶的專門著作;他三歲淪為孤兒,
2023-03-06 08:48
原標題:《海灣之遇》8日上映(引題)?致敬勇敢前行的“她”(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由高建國編劇并執導,黃璐、趙淑珍領銜主演,劉亦然、
2023-03-06 08:53
原標題:商務印書館“學生國學叢書新編”全編60種在京發布中新網北京3月5日電(記者應妮)商務印書館“涵芬樓國學系列講座”首講“養成文言文
2023-03-06 07:49
原標題:電影《劉三姐》扮演者黃婉秋病逝(主題)魏明倫悼念:劉三姐永遠留在人們心中(副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荀超綜合北京晚報著名表
2023-03-06 07:52
原標題: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甪端》在滬上演中新社上海3月4日電(王笈康玉湛李佳佳)在戲劇藝術、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的創新碰撞下,以
2023-03-05 15:47
原標題:小丑決定穿上英雄的披風當“墓地平安哥”魏平安(大鵬飾)頂著一頭綠發,穿著橙紅西裝出現在大銀幕上時,我想起了菲尼克斯在電影《小
2023-03-05 14:36
原標題:湖南舉辦茶文化專題展讓非遺走進民眾日常生活中新網長沙3月4日電(鄧霞胡敏)3月4日,“茶和天下湘茶傳韻——茶文化專題展”在湖南省
2023-03-05 13:35
原標題:26年四度牽手?廣州與“梅花獎”情緣再續(主題)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今年5月將在廣州舉辦(副題)文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黃宙輝
2023-03-05 10:47
原標題:在《荒原》里跟大自然對戲,在接戲時挖掘角色的“種子”(引題)任素汐:不演才是最好的演(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4天,120公里,地
2023-03-05 10:49
原標題:“劉三姐”成廣西經典文化符號:如今壯鄉成歌海,都是三姐傳下來中新網桂林3月4日電(趙琳露蔣豐慧)“三姐故鄉風情多,連情會友唱山
2023-03-05 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