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二就是人類發現土星的第二顆衛星,現在從大小個頭上排列,土衛二在土星衛星排行中為老六。截止到2019年,人們已經發現了土星有82顆衛星,比木星79顆還要多幾顆,是太陽系衛星最多的行星。
經過探索和分析,科學家普遍認為在太陽系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極少,行星只有火星可能性較大,其余的就是幾顆衛星了,大致有土衛二、土衛六、木衛三。土衛二被排最前面,是因為其上面有大量的液態水。
發現之旅
(資料圖片)
土衛二在幾顆地外生命備選衛星中,是最小的一顆,直徑只有約500公里,只有土衛六的約十分之一。由于其體積較小,且遠離太陽,反照率極高,達到1.38(地球只有0.37),因此太陽的能量全部被發射,導致土衛二表面溫度極低,只有75K(-198℃)。
過去的科學家們認為,這顆被厚厚冰層覆蓋的星球,由于其內部能量太小,難以支撐液態水長期存在,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較小。但上世紀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和二號姊妹探測器,有了驚人發現。
這兩艘無人探測器分別于1980年和1981年掠過土星,尤其旅行者二號,以據土衛二表面8.7萬公里的更近距離掠過,獲得了土衛二清晰圖像等大量資料,科學家們從其表面隕石坑分布狀態以及一些年輕地貌,推測這顆星球內部還有較強的能量活動,引起了世界科學界的轟動。
為了進一步弄清土衛二的狀態,NASA在1997年又發射了卡西尼號無人飛船,于2004年到達環繞土星的軌道。作為最重要觀測目標,卡西尼號多次不同距離飛掠土衛二,最近時距離其表面只有50公里,通過對這顆星球全方位考察,發現了眾多令人驚詫的事實。
土衛二表面有豐富的老虎紋,也就是表面存在多條平行的裂縫,說明土衛二上還有豐富的地質活動。土衛二的表面,還有眾多的冰火山,噴出的羽流高達250千米。卡西尼號掠過這些羽流獲取了樣本,經過化學分析,發現里面存在豐富的無機和有機物,包括碳、氫、氧、氮、硫等及其化合物。
這些發現預示著土衛二存在一個很深的地下海洋,并存在熱源環境,具備生命存在的環境。由此,土衛二被認定為太陽系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星球之一。
但一直以來,生命存在的六大基本元素之一的磷沒有發現。在地球上,磷被普遍認為是限制生命起源和生物規模的關鍵營養元素。那么,土衛二的海水中到底有沒有磷的存在呢?會不會由于磷元素的存在而限制土衛二生命的起源和宜居呢?
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科學界,科學家們希望能找到這個生命存在條件的最后一塊拼圖。
中國科學家通過建模研究,完成了生命存在條件的最后拼圖
在地球海水中,磷往往以正磷酸(HxPO4-)的形式存在,且溶解度極低,只有10^-7molal。土衛二的海水被認為具有堿性,pH在8.5~11之間,且有大量的H2被還原。這種迥異的海水化學對磷化學會產生什么影響呢?弄清這個問題,是土衛二海水中有沒有磷存在的關鍵。
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研究員郝記華,與美國西南研究院的克里斯托弗·格林研究員等學者合作,通過對NASA已發布的卡西尼號探測器發回的資料解讀,構建了一個土衛二冰下海洋水-巖相互作用模型,模擬出了土衛二海水化學環境。
研究結果表明,在土衛二特殊海洋環境下,磷依然會以正磷酸鹽的形式存在,而且可以達到10^-5到10^-3molal的含量,高于地球海洋含磷濃度幾個數量級。這是由于土衛二海水堿性和高碳酸根的特征,導致堿土及過渡金屬元素含量很低,從而提升了磷酸鹽礦物的溶解度。
這種現象已經在地球上很多具有堿性和高碳酸根的湖泊中得到證實。根據這個模型,可以認為土衛二水體中含有豐富的溶解態磷酸根,能夠支持那里的微生物起源和繁衍。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首次揭示了土衛二存在生命關鍵營養元素磷,填補了土衛二海洋宜居性研究的空白。
這個成果可以認為是尋找土衛二生命存在條件的最后一塊拼圖,意義重大。項目研究以中國學者為主,得到中國科技部、中科院、中國科技大學的扶持和經費資助。因此,發表的論文第一通訊作者為郝記華,第一通訊單位為中國科技大學。
那么,土衛二到底會存在什么樣的生命呢?
土衛二幾乎就是一個冰球,其表面被耀眼的白色冰層包裹,是太陽系反照率最高的星球,因此十分寒冷。土衛二表面遍布著一些冰川山巒和溝壑,一些大峽谷長約200公里,寬約5~10公里,深約1公里。
在土衛二表面,尤其是南極地區,存在一些不斷噴發的“火山”,但噴出的不是熾熱的熔巖,而是冰屑、水和易揮發的氣體,形成數百公里高的羽狀物,在土衛二上空形成氣體云。卡西尼號穿越這些氣體云和羽流,獲取了云體樣本。
通過搭載的科學儀器分析后發現,羽流和云體主要為水蒸氣,還包含少量的分子態氮、甲烷和二氧化碳。科學家們把這些不斷噴發的“火山”稱為“冰火山”,噴發的物質稱為“冰羽流”。
正是這些現象,讓科學家們懷疑土衛二冰凍的表層下有一個巨大海洋,這個海洋位于土衛二表面20~30公里的冰層下面,保守估計深達10~20公里,有的估計可達65公里,并且在海洋深處的地核中,還有能量活動。
而地球的海洋深度平均只有3.6公里,與土衛二相比實在不值一提。研究發現,土衛二海洋中具備著生命存在的各種元素,郝記華等人的研究成果,又為生命存在的元素彌補上了最后一塊拼圖。
但即便如此,土衛二存在生命的可能性畢竟還只是個假設,到底存不存在還需要未來進一步的探測求證。NASA有計劃在未來派出一個降落到土衛二表面的專門探測器,鉆透厚厚的冰層,讓AI深入到海洋中一探究竟。
目前,NASA的科學家們還在繼續分析早已殉職的卡西歐探測器之前發回的資料,據說有其在土衛二冰羽流中取得的一滴水的分析,會不會從中找到生命跡象,還不得而知。不過科學家們普遍分析,土衛二上即便存在生命,也是很低級的生命,就像地球深海熱泉噴口附近的那些低等生物,而且很可能與地球生命模樣完全不同。
因此,期望值不要太高,那里不太可能存在地球陸地動物之類的高等生物,更別談什么外星人文明了。不過,即便在土衛二找到了一個細菌或細胞,也將是一個驚天突破,宇宙生命史就要改寫,這一點還是值得期待的。
因為,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幾乎窮盡一切,還沒有發現任何地外生命的一根毛。今天就說到這,感謝閱讀,歡迎討論。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請尊重勿抄襲,謝謝理解支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展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引題)?紀錄片《荒野至上》第二季開播(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繼紀錄片《荒野至上》第一季在央視紀錄
2022-10-11 16:27
原標題:《千里江山》:樂音里的家國情懷徐堯在這場“致敬北京國際音樂節二十五周年”音樂會上,我有幸見證了一件藝術品的誕生。早在交響音詩
2022-10-11 16:35
原標題:《經典詠流傳》《典籍里的中國》《最美中軸線》等優秀原創文化節目破圈層傳播(引題)?擺脫流量綜藝傳統文化受捧(主題)【開欄的話
2022-10-11 15:40
原標題:跟著毛佩琦讀《莊子》明史學家毛佩琦先生,撰寫了《大家讀莊子》上下兩冊,洋洋40萬字的譯注,可謂“激活經典,融入當下”。《莊子》
2022-10-11 15:26
原標題:中日合作特展亮相清華藝博(引題)勾勒中日文明交流圖景(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模仿中國銅鏡式樣、紋飾的
2022-10-11 15:27
原標題:東城展出非遺保護十年成果北京日報?訊(記者李洋)昨天,《東城非遺這十年》專題宣傳展通過“非遺101”微信公眾號上線,展覽展示了十
2022-10-11 15:49
原標題:天津京劇院名家領銜(引題)?三臺梅派經典劇目年末饗戲迷(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王洋)記者自天津演藝網獲悉,12月2日至4日,天津
2022-10-11 15:45
原標題:網絡文學出海還需出精品王海寧不久前,中國作協網絡文學中心發布了《2021中國網絡文學藍皮書》。藍皮書顯示2021年,雖然中國網絡文學
2022-10-11 09:44
原標題:魏風華映照出別樣唐朝天津日報記者何玉新印象暢游唐朝的山水體會唐人的樂觀近日,懸疑探案劇《唐朝詭事錄》在愛奇藝平臺播出。該劇憑
2022-10-11 09:34
原標題:“九說中國”系列叢書累計面世12種,從詩詞、典故、古橋梁等多個維度解讀傳統文化(引題)?書寫中國氣派,傳遞華夏文明精氣神(主題
2022-10-11 09:41
原標題:京劇分享會+戲曲演出付費直播(引題)?京劇藝術試水傳播新模式(主題)天津日報記者胡春萌日前,由天津北方演藝集團融媒體中心打造的
2022-10-11 09:33
原標題:照我思索,可理解我,可認識人(主題)——序《我的忐忑人生》(副題)徐則臣小說讀完,等了一個月,期待某個宏大的命題自然地浮出水
2022-10-11 09:41
原標題:法國思想家拉圖爾去世:一位通才澎湃新聞記者王芊霓編譯采訪整理法國思想家布魯諾·拉圖爾(BrunoLatour)于當地時間10月9日去世,享年75歲
2022-10-11 08:46
原標題:“演技只是演戲的一種技巧”(引題)甄子丹要讓觀眾看到自己那份真(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正在熱映的電影《搜救》中,甄子丹飾演的
2022-10-10 18:47
原標題:換個奇幻外殼談情說愛(引題)愛情偶像劇進入拼腦洞時代(主題)齊魯晚報記者?師文靜“古穿今”“今穿古”“反穿書”“時間循環”“
2022-10-10 16:41
原標題:追憶崢嶸歲月致敬文化先驅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鄭娜?中國國家話劇院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10月1日至10月7日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首演
2022-10-10 15:44
原標題:儒學的分化與戰國《詩》教的傳承《詩》在戰國屬于公共的知識資源,但儒家對于《詩》的推崇可謂是諸子之冠。就目前掌握的文獻來看,儒
2022-10-10 15:35
“史海鉤沉”原標題:漢唐時期儲糧制度和方式之變遷“糧倉系國脈,民心定乾坤”,糧食生產和儲運是古代王朝的頭等大事,直接關乎國家興衰存亡
2022-10-10 15:33
“解碼二十四節氣”原標題:寒露:露凝而霜,菊有黃華“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唐代詩人戴察的《月夜梧桐葉上見
2022-10-10 15:39
原標題:探索喜劇的秘密,我們都需要真實和大笑近幾年喜劇節目在年輕人群體中很火。畢竟誰也不會拒絕被他人成功逗笑的那一刻。笑本身是一個具
2022-10-10 15:35
原標題:廣電總局公布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項目評審結果中新網10月9日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9日通過網站公布了2022年度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
2022-10-10 09:49
原標題:“詩假琴以鳴”:古典詩學中的以琴喻詩琴是樂器,亦是“道器”,“左琴右書”很早就成為士人理想生活的典范。詩與琴都是關乎理想、信
2022-10-10 09:44
原標題:原創民族舞劇《唱支山歌給黨聽》上演(引題)濃郁藏族風情致敬黨致敬母親(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潔白的哈達、瀟灑的藏族舞、
2022-10-10 08:46
“青年學者論壇”原標題:總集編纂與晚明駢文“立體”思想明代被視為駢文創作低谷期,然自晚明以來,四六總集的編纂卻達到高峰,以之為重要載
2022-10-10 08:40
原標題:2022年國慶檔電影:用光影書寫真實平凡的感動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沈杰群見習記者余冰玥 2022國慶檔電影交出“成績單”。日前,國家
2022-10-10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