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張東 張文婷)學校周邊,42個拒不改正違法行為的食品攤販被取締;羊肚菌銷售一條街周邊,全鏈條質量管控監管機制有序進行……今年以來,成都市市場監管局在新津區、邛崍市、金堂縣三個區(市)縣試點開展農村地區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工作,目前已在提升農村地區食品安全水平,促進鄉村振興等方面初見成效。
何謂“穿透式”監管?成都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每個區縣結合本地實際情況選擇一個重點業態、重點品種或者重點企業,從全環節、全鏈條維度排查風險隱患,追根溯源,以小窗口窺斑見豹,以小支點撬動大監管、大治理,從而解決食品安全監管中的難點和痛點。
(資料圖片)
防范校園周邊食品安全風險
取締42個“黑名單”攤販
校園周邊的食品攤販,不少無證照,營業時間和地點不固定,安全衛生也難以保障,一直以來是群眾關注的熱點,也是食品監管中的“老大難”。
如何解決好這個問題?邛崍市通過“穿透式”監管出“重拳”、亮“奇招”,由該市食安辦牽頭抓總、統籌協調,梳理制定職責任務清單和校園周邊食品攤販整治專項行動工作方案,橫向建立“學校吹哨、教育交辦、部門報道、食安辦督辦”齊抓共管工作機制,縱向形成市、區、街道三級聯動工作合力。
為建立“穿透式”監管對象“明賬圖”,邛崍市市場監管局基層監管所和鎮街網格員,對轄區內校園周邊食品攤販開展拉網式排查,摸清攤販數量、經營業態、經營資質等信息,逐一收集攤販圖片,按照“一校一檔”要求,構建校園食品攤販“賬圖檔案”137份,將拒不改正違法行為的食品攤販列入“黑名單”。在此基礎上,該局聯合相關部門取締“黑名單”中的42個攤販,進一步提升校園周邊食品攤販監管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取締并不意味著工作的結束,‘穿透式’更需要筑牢防線,化解風險,杜絕安全隱患。”據邛崍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一方面強化備案管理,收集未登記食品攤販名單并抄告各鎮街,督促辦理《食品攤販登記卡》,另一方面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完善索證索票和進貨查驗制度,每日巡查發現的問題現場解決或者派單處理,確保處置到位。
據統計,開展“穿透式”監管以來,邛崍市聚焦售賣和使用腐敗變質、來源不明、“三無”、超過保質期限食品原材料和食品等問題,檢查食品攤販200余家次,發現并整改風險隱患115個,針對學生消費量大的“油炸串串、油炸土豆、食用油、辣椒粉”等加大跟蹤抽檢力度,抽檢129批次,有力防范了校園周邊食品安全風險。
建立全鏈條質量管控監管機制
擦亮當地特色品牌
在打響當地特色品牌、促進鄉村食品產業振興方面,“穿透式”監管也發揮了重大作用。
羊肚菌種植、加工是金堂縣的特色產業,但過去由于散戶多、加工設備簡陋、過程管理不足、濫用農藥等原因,導致產業規模小,農民收入增長較慢。金堂縣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創新開展“穿透式”監管后,困擾多年的問題得到了解決,農民切身感受到了巨大的變化。
為在菌種培育、用藥殘留等關鍵節點杜絕隱患,該局設置專職監管員,開展常態化用藥監管巡查,對使用農藥違法行為予以舉報獎勵,加強種植過程檢測,為轄區種植戶開展快速、免費檢測。
“放大鏡”不僅用于尋找食品安全隱患,也用于流通環節質量管理。試點構建收購、存儲、加工、銷售全鏈條質量管控監管機制,建立標準化加工基地……在趙家鎮,羊肚菌銷售一條街周邊打造了倉儲、烘干、電商、物流綜合體,引入合資企業投資1.5億多元建設約40畝羊肚菌交易中心,聯合商務部門為全縣430余戶羊肚菌經銷商制定統一溯源登記臺賬。同時,常態化開展專項檢查,加強對集中交易場所日常檢查,依法嚴厲查處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經營單位。
在新津區,類似的場景也在上演。執法人員對天府農博島的重點農產品和興義鎮的重點特色食品開展食品安全檢測,全環節、全鏈條查找食品安全隱患,助力“中國農民豐收節”奏響豐收新樂章。
“2022年成都市食品安全‘穿透式’監管,三個試點地區都從根源上把控了食品安全問題,在保障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為市場主體提供了良好的經營環境。”成都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發揮典型經驗的引領示范作用,以“穿透式”監管為契機,全力提升該市食品安全監管水平,切實保障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20件商代至戰國時期青銅盤及相關文物集中亮相山西中新網太原11月18日電(高雨晴胡健)晉公盤、子仲姜盤、虎頭匜……18日,20件商代至
2022-11-18 17:28
原標題:“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發出倡議:推動海絲申遺促進國際合作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韋衍行)11月17日,為期兩天的“海上絲綢之
2022-11-18 16:37
原標題:口碑劇《天下長河》群像出彩(引題)導演張挺:老戲骨演戲,我輕易不敢喊“停”(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一部治黃史,半部中國史
2022-11-18 15:37
原標題:“出名要趁早”的她晚年作品欠佳?(引題)復旦教授研讀30年細品張愛玲(主題)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實習生吳雨珂“出名要趁早”,張愛玲
2022-11-18 15:39
原標題:引進中文世界40年后再譯新版(引題)“寶藏教授”為《梵高傳》作導讀(主題)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實習生吳雨珂溫森特·梵高,一個視藝術
2022-11-18 15:27
原標題:湖北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成果發布中新網武漢11月18日電(梁婷王昱峰魯黎)湖北五龍宮遺址考古發掘匯報會近日公布了該遺址多項考古成果
2022-11-18 15:29
原標題:因《皮囊》被稱“現象級作家”蔡崇達8年后出版長篇小說《命運》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實習生吳雨珂8年前,80后蔡崇達的文集《皮囊》暢銷400
2022-11-18 15:33
原標題:文獻話劇《抗戰中的文藝》進行線上演播“門票”19 9元該劇導演田沁鑫表示——(引題)付費是檢驗線上生存的真正標準(主題)北京青年
2022-11-18 09:30
原標題:詩歌杰作儲存精神與生命(主題)——記俄羅斯詩人庫什涅爾和他的詩歌(副題)亞歷山大·謝苗諾維奇·庫什涅爾,1936年出生于列寧格勒
2022-11-18 09:39
原標題:“元宇宙2086”科幻電影啟動2022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暨第3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于11月10日至12日在福建廈門舉辦,中國動漫集團控股子公
2022-11-18 09:46
原標題:中國大美漆藝!來看2000多年前的海昏侯墓龍紋漆盤新華社南昌11月17日電(記者袁慧晶、李宗胤)江西省博物館16日上新了一件海昏侯劉賀
2022-11-18 07:49
原標題:《動植物疫病傳染人嗎》:可親可讀可信可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22年10月推出了科普圖書《動植物疫病傳染人嗎》。該書由人民日報科技
2022-11-18 07:38
原標題:人民藝起評:《延安記憶》,體味歷史中的溫情近日,8集微紀錄片《延安記憶》熱播。該紀錄片依托于原延安電影團攝影師程默遺留下來的近
2022-11-17 15:30
原標題:烏菲齊美術館:“鮮花之城”的藝術殿堂詩人徐志摩1925年在意大利創作了現代詩《翡冷翠的一夜》,“翡冷翠”正是意大利城市佛羅倫薩,
2022-11-17 15:40
原標題:首屆央華×保利劇場戲劇節發布,藝術市集、戲劇沙龍與演出相結合(引題)為觀眾奉上一份新春戲劇大禮包(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李俐
2022-11-17 15:29
原標題: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推出新作《入魂槍》呈現電競產業的熱血與悲歡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韋衍行)近日,魯迅文學獎得主石一楓全新長
2022-11-17 15:31
原標題:《詩畫中國》開播帶觀眾“一同入畫”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近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第七期已于央視綜合頻道
2022-11-17 09:31
原標題:澳門舉辦“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文化論壇新華社澳門11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以“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
2022-11-17 08:25
原標題:22個項目獲得澳門科學技術獎新華社澳門11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2022年澳門科學技術獎勵頒獎典禮16日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22個項
2022-11-17 07:48
原標題:馬克·穆勒將擔任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藝術總監中新網海口11月15日電(張月和)海南省新聞辦公室15日舉行第四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新
2022-11-17 05:48
原標題: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成果11月16日,記者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位于眉山市彭山區的江口明末戰場遺址搶救性
2022-11-17 05:31
原標題:首次展出!一睹八大山人印章、海昏侯漆木器真容……八大山人印章實物、海昏侯墓龍紋漆盤、疑似勾踐后人的龍鳳玉佩……這些重磅文物,
2022-11-17 05:45
原標題:內地與香港簽署深化考古和文物建筑領域交流合作框架協議新華社香港11月16日電(記者蘇萬明、梁文佳)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與香港特區政
2022-11-17 05:44
原標題:“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再出水上萬件珍貴文物“榮世子寶”金印現世中新網成都11月16日電(記者岳依桐)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6日對外公
2022-11-16 18:30
原標題:在地鐵站遇見達利新民晚報訊(記者徐翌晟)近幾日,你若從地鐵龍華中路站中轉,可以與薩爾瓦多·達利不期而遇。“薩爾瓦多·達利—魔
2022-11-16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