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13731億斤,比上年增加74億斤,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手中有糧,心中不慌,14億多人手中的飯碗繼續端穩。
亮麗的成績單背后,是一系列新科技、新農機、新農藝的應用。從北國寒地到渤海之濱,從三江平原到贛南紅土,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腳印,深深鐫刻在大江南北的田野上。
機械化普及讓農民解放了雙手
(資料圖片)
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有限公司,每到秋收時節,年過六旬的種植戶張景會都要親自開著收割機來到“萬畝大地號”地塊開始操練。
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有限公司的稻田中,種植戶在進行插秧作業(2022年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張景會回憶起幾十年前的建三江,感慨萬千?!澳菚r候用的拖拉機、收割機比現在少多了,馬力也比現在小?!睆埦皶f,天氣驟變要搶收時,人們要日夜不停地揮動鐮刀,“要趕上下雪,能收到來年元旦,和現在根本沒法比。”
從“舉起鐮刀”到“放下割臺”,是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的縮影。
在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北安分公司趙光農場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一處曬場的大豆堆上忙碌(2022年10月20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要不是現在農機這么發達,我們倆根本不敢種這么多的地?!痹诒贝蠡募瘓F建三江分公司洪河農場有限公司,陳新明和妻子經營著340多畝水田。陳新明說,由于機械力量強大,除了插秧時為搶農時需要雇一名工人,地里剩下的活夫妻倆就能完成。
如今,建三江形成了國內最大的農業機械群,全程機械化程度居全國之首,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9.8%,農機裝備水平已達到世界發達國家水平。
今年2月,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立平農機合作社接到一份萬畝小麥施肥訂單,合作社從植保聯盟單位調集4臺無人植保機用于返青小麥施肥。合作社負責人肖丙虎說:“我們采取訂單共享模式,合作社接單,植保聯盟單位就是農機儲備庫,大大提高了機械化服務能力?!?/p>
立平農機合作社成立10年間,從普通機械到無人機機械再到北斗導航播種,農機越來越先進?,F在,合作社共有各類農機具208臺套,能夠為3200余戶農民提供“耕種管收”一條龍服務。
春分已過,氣溫回升,田間即將除草。“我們接下來打算給自走式打藥機裝上導航系統,不再出現重噴、漏噴的現象?!边@段時間,肖丙虎又有了新計劃。
山東是我國第一農機大省,農機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約450家,主營業務收入600億元,山東小麥、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9%、96%。
在位于江西省南昌縣蔣巷鎮的大田農社,無人植保機正在對油菜進行植保作業(2021年3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我們26人就能種上萬畝地?!痹诮魇∧喜h蔣巷鎮,種糧大戶鄒泰暉忙著檢修農機設備。
在位于江西省南昌縣蔣巷鎮的大田農社,一臺無人駕駛旋耕機在稻田里耕作(3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鄒泰暉說,他把部分農機安裝了北斗農機自動駕駛系統,結合5G技術,智慧農機可以實現數據實時傳輸,遠程操控,一臺無人旋耕機耕一畝地只需7分鐘左右。他打開手機上的一個App,只見農田的氣象監測、土壤監測、巡田管理等數據一應俱全。
江西省南昌縣蔣巷鎮農戶將剛收獲的稻谷裝入運輸車(2022年7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彭昭之 攝
在位于江西省南昌縣蔣巷鎮的大田農社,農民正在操控無人機為稻田施肥(2022年9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勢,正在深刻改變農戶的種植理念和習慣。當前,我國農業生產已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轉向主要依靠機械動力,進入機械化主導階段。當前,全國農機總動力達到11億千瓦,比2012年增長36個百分點左右;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2%,比2012年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下一步,農業機械化將向著全程全面高質量發展加速邁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提供有力的裝備支撐。
智慧農業讓糧食生產如虎添翼
去年插秧季,在北大荒集團創業農場有限公司,幾臺無人駕駛智能攪漿整地機協同作業,根據作業需求自動前進、后退,行至地頭還能自動轉彎。農機緩緩駛過,黑土和水摻在一起,原本高低不平的水田,變得平坦。
“‘5G+北斗’是實現無人作業的技術基礎?!眲摌I農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少寧說,這些無人農機都是利用北斗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控制車輛行駛路徑,通過5G網絡傳輸自動控制方向,利用傳感控制器發送數據,實現智能化、無人化。
“不僅作業水平高,而且還能少雇一個工人,插秧季每天能節省六七百元種植成本?!北贝蠡募瘓F勤得利農場有限公司種植戶趙錫臣2022年種了近500畝水稻,使用了智能無人插秧設備。他說,原來插秧需要一個司機、一個擺盤工,現在只需要擺盤的,既減少了人工又提高了效率。
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有限公司種植戶陸向導手捧水稻秧苗(2022年5月18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以前想了解地里的含水量,得用腳踩踩、蹲下看看、挨著轉轉,花大半天時間。”山東省鄒平市明集鎮解家村的種糧大戶劉水波說,“如今,在手機里打開‘惠種田’App,每個地塊墑情一目了然,還能和往年同期進行對比?!敝腔坜r業讓劉水波嘗到了甜頭。目前,鄒平市智慧農業面積超過35萬畝。
“除監測外,平臺還建立了行業交流庫、專家咨詢庫以及農業技能提升等功能模塊,幫助用戶第一時間解決問題,農戶也可以將自己的種植經驗進行分享交流?!编u平市農業農村局科教信息股股長梁勝江介紹。
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通達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理龔建勤點開智慧農業數字平臺介紹說,合作社每臺農機都安裝了定位系統,機器下田作業時,平臺同步生成數據信息,據此分析調度春耕田管更精準。
宜豐縣通達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2020年開始使用智慧農業數字平臺。目前合作社共有184臺農機納入大數據平臺監測系統,系統能為5萬余畝農田提供春耕服務。
“以前靠經驗種田,如今通過大數據平臺有針對性地安排作業,效率提高不少?!鞭r民劉高升2017年加入通達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隨著農業機械化和智能化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推廣,他的種糧信心大增,種植規模也日益擴大,目前他的家庭農場耕地規模達到600多畝。
精細化作業深挖糧食增產潛力
“過去施肥多,地越種越硬,產量一年不如一年,為求高產又多施肥,結果形成惡性循環?!北贝蠡募瘓F建三江分公司鴨綠河農場有限公司種植戶武鳳斌說,最近幾年,他在農場的倡導下,通過粉碎深翻等方式對農作物秸稈進行還田,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培肥了地力?!敖Y合這幾年農場搞的測土配方施肥,地力和土壤耕作條件都上升了,水稻產量也比前些年提高了不少?!?/p>
鴨綠河農場有限公司測土配方工作人員彭剛說,測土配方施肥通過對土壤元素的養分測試,指導種植戶科學施肥?!叭笔裁囱a什么,避免不必要的肥料浪費,為種植戶降低成本,同時避免過度施肥造成土壤板結,改善土壤條件?!?/p>
截至目前,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已建立覆蓋15個農場有限公司全面積耕地的測土配方工作體系。2022年按檢測數據向種植戶發放施肥建議卡1萬余份。建三江農業科技貢獻率達77.07%,科技成果轉化率達98%以上。
走進山東省壽光市崔嶺西村種植戶崔江元的蔬菜大棚,串串西紅柿像紅瑪瑙般掛在枝頭,煞是喜人。崔江元正給蔬菜追肥,在水肥一體化管理機的幫助下,他只需設定程序,整個大棚追肥、澆水就可自動完成。崔江元說:“十幾年前,種大棚采用挖溝漫灌,一人拌肥、一人打水,要3個多小時,現在1個多小時就自動完成了?!?/p>
現在,崔江元給大棚里的蔬菜澆水基本不用人工?!爸奥嘁粋€棚需要20多立方米水,現在只需要一半,每個棚每年能省兩三千元。”崔江元說。
在山東省惠民縣桑落墅鎮,農民駕駛農機收獲小麥(2022年6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郭緒雷 攝
近年來,山東省強化農業用水精細化管理,推廣節水灌溉與農機、農藝、農技相結合,引領帶動其他經營主體發展節水農業。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加強精耕細作、最大程度提高生產效率,農業社會化服務愈發受到追捧。
江西省吉水縣醪橋鎮種糧大戶周小毛有600畝水田,今年他和江西井岡山糧油集團有限公司簽了托管合同。育秧、耕地、插秧、施肥、收割和銷售都不用他操心,平日管管溝渠供水就行。
井岡山糧油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小慶介紹,公司既提供全過程托管的“全職田保姆”服務,也有購買單項或多項農業服務的“鐘點工田保姆”,購買社會化服務如同看著菜單點菜。
馮小慶說,他們將繼續在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深耕,做好農民的“田保姆”,讓農民種田收益更加穩定。
文字記者:劉偉、王春雨、黃騰、謝劍飛、熊家林、高天
視頻記者:唐鐵富
海報設計:孫瑤
新媒體編輯:王黎、李歡、戚文娟
統籌:何雨欣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子夜外賣》描繪城市的夜色畫卷(主題)總制片人張燁鏑:帶觀
2023-06-17 15:43
原標題:用腳和筆丈量世界(引題)?阿來《西高地行記》出版(主題)華
2023-06-17 13:45
原標題:“這里是三星堆”:高清手繪圖“復活”國寶華西都市報-封面新
2023-06-17 13:49
原標題:90多個“關鍵詞”還原蘇軾(引題)?蔣藍新作《蘇東坡辭典》出
2023-06-17 11:34
原標題:圖博會天津出版傳媒集團再創佳績(引題)?《閱讀天津·津渡》
2023-06-17 11:35
原標題:良渚遺址“琮王”“鉞王”現身上博(主題)6月20日起亮相“實
2023-06-17 11:51
原標題:《魚廬記》:鄂地小人物的傳奇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近
2023-06-17 11:52
原標題: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飛速發展,科幻電影創作將走向何方──(引
2023-06-17 11:56
原標題:國標舞劇《人間四月天》啟動創排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北京舞
2023-06-17 10:40
原標題:2023年青年攝影獎申報啟動天津日報訊(記者仇宇浩)近日,世界
2023-06-17 10:37
原標題:別樣《鳳求凰》百人合唱點擊量百億次作品(主題)中國古詩詞藝
2023-06-17 10:53
原標題:首屆天津音樂節中國天津·2023圣彼得堡愛樂樂團演繹經典(引題
2023-06-17 10:32
原標題:電視劇《淬火丹心》唱響武鋼人的青春之歌長江日報訊(記者萬旭
2023-06-17 10:53
【作品廣議】原標題:主動自覺,珍視生命肖承森汗流禾下土 蘇慶眼下正
2023-06-17 05:45
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原標題:長沙:千載星城吐芳華天上一顆星,地上
2023-06-17 05:56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6月16日晚開幕由文化和旅游
2023-06-17 05:54
原標題:開心果左一:節約用水左二:面具左三:——把衣服穿上!右一:
2023-06-17 06:00
原標題:“中國戲曲節2023”在香港開鑼新華社香港6月16日電(記者褚萌
2023-06-17 06:01
原標題:取材于武鋼的發展歷史(引題)《淬火丹心》凝聚鋼鐵人的青春與
2023-06-16 21:32
原標題:山東:文化館里涌動“青春力量”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蘇銳剛過
2023-06-16 17:49
原標題: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開幕6月15日,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現場,參
2023-06-16 16:42
原標題:芭蕾舞劇,如何圈粉諸多觀眾?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記者上官云
2023-06-16 14:44
原標題:中新人物丨演員楊蓉:學演戲,得先學做人中新網北京6月16日電(
2023-06-16 14:49
原標題:《尋她》首映舒淇暢聊與九零后導演的“碰撞”(引題)我心里曾
2023-06-16 14:52
原標題:“京城飄書香五洲共閱讀”(引題)第21屆北京國際圖書節開幕(
2023-06-16 13:52